「即使只是生活中的某件小事,都讓你幸福。」--《愛.小時光》
他照例出差去了,只留下貓和書與滿屋子的寂寞陪著我。可是小時候童話故事裡不是都說好「從此他們永遠不分開」的嗎?怎麼年紀越大發現沒有人這麼甜蜜相守的。怎麼這樣子啦!這莫非就是「長大」的代價?
「即使只是生活中的某件小事,都讓你幸福。」--《愛.小時光》
他照例出差去了,只留下貓和書與滿屋子的寂寞陪著我。可是小時候童話故事裡不是都說好「從此他們永遠不分開」的嗎?怎麼年紀越大發現沒有人這麼甜蜜相守的。怎麼這樣子啦!這莫非就是「長大」的代價?
日本綜藝節目〈黃金傳說〉以前辦過企畫,挑戰的藝人要在幾小時內吃完某完知名餐飲店的所有餐點的「傳說」有沒有?沒吃過店裡全部菜色,又怎麼知道哪道菜最適合自己的口味呢?這次「聯合文學」辦《把全世界的溫暖都給你》短篇試讀活動,不用全店吃完只要「三選一」!我就全都挑戰試食了。幸好菜色可口份量適宜,挑戰完並沒有消化不良疑慮。
小說《浮生釣手》(Fishermen)說的是時序 1969 那年,發生在迢遠非洲「奈及利亞」班杰明一家的過往春秋事;這年奈及利亞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大爆冷門奪得男足金牌,對外榮耀光輝、內裡卻持續上演著類似折磨「班杰明」一家的紛爭悲劇。
《少年福爾摩斯:死亡之雲》(Young Sherlock Holmes: Death Cloud )是由安德魯.藍恩(Andrew Lane)所寫的系列作第一集,也是首部得到柯南.道爾家族正式授權的青少年小說,在市售好幾款「少年福爾摩斯」系列書之間,圈畫出陣營共同對抗英國的法外之徒。
浪漫小說《有時,就讓我們一起跳舞》(ET JE DANSE AUSSI)上演了一齣法國的「尋妻記」,從乍看無關的電子郵件通訊挖掘出「愛妻失蹤」事件中埋在深水沒人樂見的事實--內容機智幽默的電子郵件宛如香甜「糖衣」、信件包藏的未知事實則像味道耐人尋味的「內餡」--這是個像「健素糖」般滋味層層包裹的故事。
新近我只報名了少數試讀活動,開票結果中選比摃龜是「Fifty-Fifty」。中選的是這本《巴黎小書店》(The Little Paris Bookshop) 。拿到紙本後發現書的內容方向其實與我原先料想不同,卻是本滿不錯看的(充滿法國風情)愛情小說,主線與副線羅曼史都羅曼蒂克到無法無天直逼瓊瑤……可是連我這少根浪漫神經的人也讀得津津有味,就值得研究研究。
作家白石一文新短篇集《愛是謊言》(愛なんて嘘),蒐羅了〈思念黑夜的人〉、〈兩人的水池〉、〈河底的人〉、〈我的有錢〉、〈傷痕〉與〈星星和小偷〉共六篇愛情短篇;故事主人翁無一例外,都是個性彆扭無法對別人敞開心胸的傢伙。由此六個戀情裡沒有一個是清純無憂的美麗童話。
前陣子天培文化小編垂詢,有「三浦紫苑」的新書《木暮莊物語》問我要不要看?當下我連書介都沒要就回覆說 OK!因為我從閱讀三浦紫苑《哪啊哪啊~神去村》後就是她的忠實讀者,之後包括她的《神去村夜話》、《 啟航吧!編舟計畫》與《強風吹拂》也都讀了,現今自然不會當面錯過三浦紫苑的最新連作短編集囉。收到書後邊讀邊一個人傻呵呵微笑!
我新近讀完了小說《骨時鐘》(The Bone Clocks),是個從 1984 年寫到 2043 年未來際的漫漫故事--從柴契爾夫人年代寫到現代、再寫到未來黑暗世紀--全書加致謝辭共「666」頁,可觀的頁數疊成紅磚差不多的厚度,內容豐富有深度。我平常讀一本兩百頁的平裝流行小說約莫一到兩天,閱讀《骨時鐘》則花了我兩個多禮拜……
《煙霧迷漫你的眼》 (Smoke Gets in Your Eyes)作者「凱特琳.道堤」(Caitlin Doughty)從小就是著迷於「死亡」的怪怪黑暗系美少女,在二十三歲的似水年華用了大半年專投求職履歷給殯葬業,就為了成為殯葬業一份子名正言順與遺體共處、體會死亡的美麗與哀愁……新書《煙霧迷漫你的眼》是凱特琳自傳式小說,帶出凱特琳眼中死亡世界與殯葬秘辛。
小說《我繼承了一座莊園》(The Legacy of Hartlepool Hall)令人豔羨的財產繼承人「我」,在等待果陀式的漫長盼望後,得以繼承豪華宅邸、大片地產與尊貴的「侯爵」爵位!可是我(艾德)收到遺產後不但不怎麼高興、甚至還憂心忡忡?根據甚囂塵上的小道消息,事實上艾德的超豪華遺產有了恒星級的超大麻煩!
《原諒石》(Sweet Forgiveness)是個詮釋「寬恕」與「原諒」的溫馨故事。人生在世任誰多多少少都虧欠了誰或被誰虧欠變成心結,抑鬱不解的話難免像膽結石般隨歲月成長且令人疼痛……倘若我們有好機會得以釋放內心重負,是該猶如天籟般美好吧!
以前發現「白色恐怖」時代「禁書」時,基於殺得死貓的好奇心我悄悄翻查過幾本,閱讀後卻發現這些書放在往昔或許逆天、在今日卻不過爾爾……連當面跟馬總統嗆聲的大學生講話都勁爆多了;最新小說《出版禁止》講的也是禁書,只不過是在迢遠那頭日本被禁的報導文學《卡繆的刺客》--內容刺激與「刺客」和「殉情」相關--話題放在今日仍悚動極了。
「不可思議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是印度這好些年的觀光標語,上網搜尋可以輕易找到多筆充滿異國風情的旅遊廣告,讓人恨不得立馬丟下手上工作到印度一遊;本書作者「王睿穎小姐」來自台灣,不曉得是不是也受到瑰麗廣告影響,突然有天就告訴週遭的人說「自己一個人」要去印度,便只帶三件上衣、兩條褲子成行了。
228 連假我參加了兩天一夜的員工旅遊到苗栗泰安泡了溫泉,為因應路上塞車或團員遲到之類的空檔,我照例在背包裡塞了本消磨時間用的平裝小說--綠水的武俠小說《荊都夢(上卷天舞出世)》就這麼出現在我的珍貴假日裡頭--於同事眼皮子底下提供我秘密的江湖情仇想像空間。
在 1936 年「柏林奧運會」希特勒眼皮子底下,來自農林漁牧的「美國賽艇代表隊」擊敗趾高氣昂納粹精英抱走「8 槳賽艇金牌」,至今仍是賽艇界津津樂道的大勝利--小說《船上的男孩》(The Boys In The Boat)正要讓這段由美國大男孩締造、燦爛輝煌的划船歲月再次躍然紙上。
小說《住在三十年的寂寞裡》(The sound of Sch)作者林瑞玲是新加坡人,資歷過人擁有「牛津大學」文科學士及碩士學位,她寫出發生在 1961~1994 三十年間患了精神病親人(阿舅)的故事;雖然沒有聱牙佶屈辭彙與華美修辭,但作者溫煦純淨的文筆把緣起緣滅三十年講得餘韻無窮。這是本我滿喜歡的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