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在 2019 播出後大受歡迎以來、現下已經播畢第二季《俗女養成記2》,還創下華視自製劇十年來最佳收視率!很驚人。即使我對連續劇完全沒有耐性、仍然多少領略了這戲的超凡魅力,不由得對主角「陳嘉玲」內心世界懷抱高度好奇。由此我閱讀了時報出版八月新書《俗女日常》、接著又追了《俗女養成記》。只能說原著更好!
《俗女日常》是繼作者「江鵝」知名的《俗女養成記》原著之後、至今五年期間發表在數個專欄與文刊的散文集,我其實在拿到書後滿快就看完了、先確認是本幽默且有內涵的散文集,與我的思考方式還出奇相似?但是與電視劇版的《俗女養成記2》就好像沒有什麼相關?於是我不死心回頭找到大塊文化出版的初版《俗女養成記》讀讀,於是我已經好一陣子以來不時沈浸在「江鵝」的世界中……更巧的是我今天還因為《俗女養成記》發現「江鵝」舊日同學現在是我同事!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雖是美好的星期六我卻因為參加公司協辦的活動而加班,在中午時刻與同事們在會議室用完餐後我便抽空拿出《俗女養成記》閱讀;坐我隔壁的女同事留意到我的書問說「這是你在讀的嗎?」原來同事與「江鵝」竟是在文藻讀德文時要好的同學、對「江鵝」知之甚詳……於是我們那一群同事都開始為了《俗女養成記》的關係沸騰起來、我得以聽到好些作者的秘辛!不禁覺得與同事和作者都親近了不少。
經過同事指證,我得以知道《俗女養成記》電視劇第一季與作者的原著精神較貼近、「江鵝」確實是中藥房的女兒(以前髮型不是留現在這樣的西瓜皮);對於第二季電視劇內容我們一致認為偏向商業化,儘管戲劇性更強但改編後的內容與原著的偏差度就頗大的。不禁感嘆電視劇好像就是這樣的東西。(聳肩)
新作《俗女日常》原本內容都是散文,以<輯一 厭世日常>、<輯二 食膳日常>、<輯三 肉身日常>、<輯四 放空日常>、<輯五 地球日常>與<輯六 說到愛情>,分六個部份收羅「江鵝」近年的日常短篇散文。日常本來就是很難寫的主題!於是我讀完《俗女日常》後的隨手塗鴉片面且零亂,像是我記了「江鵝考人類圖分析師,勉力備考還去拜求了文昌帝君」、「失眠購物策略:半夜睡不著上網買東西」、「鼎泰豐的一成不變成為上天的慈佑」、「喔對他和我們不一樣,但人家也有同等生活權利」、、「哭點低到不合情理」……之類七零八落的記事。怎麼看也不能成為戲劇吧!
再讀了第一集《俗女養成記》以「江鵝」童年時的日常,所以我從她現在的生活倒著讀回了往日、得以更了解她許多!這時我突然領悟到電視編劇在將《俗女日常》系列原著改成肥皂劇般的情節,肯定是用心良苦?原著內容風格親切恢諧帶著濃厚鄉土俗味、風格卻是文藝詼諧但不肥皂狗血,電視編導要能將人家一堆生活心情瑣事歸檔整理後、再以灑狗血的理路賦予肥皂劇般的戲劇生命,確實很具創意的。嘿嘿。
不過在「江鵝」兩本原著散文中,我讀到了同樣學著做自己的實驗性態度,很勇敢也很認真;而且我在今天跟同事後聊了「江鵝」才赫然發現,為什麼她用的一些哏我相信應該很多人都讀得一團霧水、但是我全部都看得懂的原因?這個女生與我超級像,不過這個就不細說了。咳咳。
然後「江鵝」現在除了寫作之外還是「人類圖分析師」、興趣是經營臉書粉絲頁《可對人言的二三事》與《Irene人類圖解讀》等新近的事,我同事就表示不清楚了?可見她們應該也好陣子沒有聯絡也就沒有更新訊息,看來在今天裡對「江鵝」更新資訊的看來不只我一個呢。圈粉!
還有我想要談到,當我第一次看到「江鵝」這筆名時、我心裡想說應該是男性用的筆名吧?等到我知道作者是貨真價實花般的女生時,又想說真怪有誰會用動物當筆名啊?對不對。不過她天生的反骨式思考方式和幽默感卻是我很喜歡的,這個要圈粉起來!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