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傳統小吃當中「赤山粿」富有盛名,只不過究竟是哪兒的「赤山」有的人就不見得說得出了?這就要談到高雄鳳山日據時代舊稱「赤山」的部落,早從百年前「赤山」人做粿就遠近馳名、據老人家說每幾戶就有一戶以做粿貼補生計,做出的「赤山粿」綿細好味供不應求,而有著「粿的故鄉」雅稱。
鳳山名產「赤山粿」相傳背後有個神奇的故事。在地耆老傳說鳳山古時候伏有一條能出天子的「龍脈」,被當代朝庭探知後派遣風水術士破去了地脈,如今位於文山的兩口「龍目井」相傳就是位於地脈龍頭的雙目部份。
龍目湧井三百以來源源不絕出好水、水質甘甜從不曾乾涸過,「赤山」先祖使用甘美的井水做粿據說特別綿細有味。久而久之成了南台灣名聞遐邇的鄉土小吃「赤山粿」。
自古台灣傳統農家勤奮節儉、赤山粿莊農閒期間做各式台灣粿貼補家用,鳳山粿食傳統至今擁有超過百年生活足跡,在地家族炊粿至今有的已承傳至第四代當家了。
赤山粿將舊(糯)米泡軟磨漿,添加進鼠麴草、菜頭、芋頭、紅豆、花生……等配料加工,炊製有甜有鹹的精采糕點。
「赤山粿」傳統做法是「炊煮」不經油炸,或以糯米漿加工,或做生粿米糰以手工逐一包餡……每個步驟都有講究。
最後放入層層堆起的四角蒸籠以蒸氣炊熟。清爽健康是其特色。
傳統口味包括:草仔粿、九重炊、菜頭粿、油蔥肉燥粿、紅龜粿、雙糕潤、涼粿……每樣都是足以代表台灣傳統的繽紛古早味粿食。
炊粿人家一大早就得辛苦上市場購買新鮮材料炊煮備料,下午趕時間捏製炊熟粿食;百年傳統注重當天新鮮現做,原料不添加糖精、防腐劑等人工化合物。
三色的「九重炊」軟糯甜美、「菜頭粿」煎赤後放上干貝醬滋味鮮美……赤山粿的精采讓吃過的人莫不擊節嘆賞!
然而現代人飲食選擇多元化、重口味的飲食形態,手工炊煮的古早味「赤山粿」面臨新時代繽紛飲食的挑戰,尤其城巿裡的年輕孩子或許只在過年過節才見得到著粿食吧?
在地賣粿的商家表示「生意比以前清淡多了,現在人家只有過節才吃粿。」就像許多其他台灣生活傳統一般,逐漸在新時代多彩多姿的飲食習慣裡淡化了形跡。
然而Q軟好味「赤山粿」代表的是南台灣百年粿食生活的投影、擔任維繫在地文化情感的重要角色。
「赤山粿」質樸淳厚的好味道,就像「赤山福德祠」的伯公般正直純樸;我還聽說這位伯公從不讓人求明牌,教人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
重要的事情不能忘記。為了讓台灣人以至於外國朋友能了解台灣傳統飲食文化的深邃瑰麗,正需要我們認識與推廣在地鳳山「赤山粿」文化傳承。
土地公(赤山福德祠)地址:830高雄市鳳山區文南街116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