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在 1936 年「柏林奧運會」希特勒眼皮子底下,來自農林漁牧的「美國賽艇代表隊」擊敗趾高氣昂納粹精英抱走「8 槳賽艇金牌」,至今仍是賽艇界津津樂道的大勝利--小說《船上的男孩》(The Boys In The Boat)正要讓這段由美國大男孩締造、燦爛輝煌的划船歲月再次躍然紙上。

作者「丹尼爾.詹姆士.布朗」雅擅寫作,以擅長描繪真實事件生動翔實重現聞名。丹尼爾以新聞記者的敘事節奏收集一應資料,鉅細靡遺敘述 1936 年「美國賽艇代表隊」的隊員組成:九個來自美國西部華盛頓州,農林漁牧業家世的純樸年輕人;三零年代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丹尼爾除了理所當然追述美國划船運動歷史,之後旁及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政治、經濟、氣象、農作……乃至德國情勢各類分析,大時代的氛圍描繪細緻獨到,對瞭解那時的世界觀很有幫助。

同名

西方「八人賽艇」競賽由八個「划漿手」(還有第九個發口令的「舵手」),使用約 10~12 呎長的長木槳共同划水,整合體力、船槳、賽艇與水流,完成一連串複雜動作挑戰人類耐力極限及水中物理定律,划動 24 吋寬精製但難以駕馭的流線型杉木賽艇、讓一群人能在寬闊水面盡可能快速流暢前進目的地;向來划船因其優雅流暢的外顯特質被視為「紳士的運動」深具傳統,廣受媒體注目與大眾喜愛。

儘管賽艇比賽畫面看來高雅輕鬆,卻和天鵝雅緻泛綠波、水面下腳卻拼命划動一般不容易!划賽艇是嚴峻卓絕的運動,得大量且持續運用到全身各部位肌肉,包括手臂、腿部與背部……各大肌群,在兩千公尺的划船賽事裡所消耗的卡路里與氧氣,相當於消耗連打兩場籃球賽事的能量(而且是在約六分鐘的比賽時間內就消耗完了)。

由此賽艇賽事從開始到結束為止,幾乎是處於全力衝刺狀態,因此需要能發揮無窮力量的體質、超卓的堅韌耐力與奮鬥不屈的韌性;同時還要夠聰明能掌握划槳細部技巧、控制槳面於正確角度、時間與力量入水,因此又需要敏銳的感受力。划船藝術對力量與智慧的要求非常嚴苛!

同名

在此專業背景要求下, 1936 年拔得柏林奧運會「8 槳賽艇金牌」頭籌的隊伍,來自美國西部華盛頓大學九個怪傑。初始划船少年看來只是一支雜亂無章的隊伍,成員多半來自山林湖泊少經世事,但真誠又能吃苦深具可塑性;同時也因為個性難駕馭讓教練傷透腦筋,哈哈哈哈!划船少年在一連串國內賽事磨鍊順利擊敗歷史悠久血統高貴的划船名校得到頭獎,最終於奧運選拔會脫穎而出、得以遠赴德國柏林,在希特勒吹鬍子瞪眼睛下拿走奧運金牌。

《船上的男孩》故事中我最欣賞的角色,莫過於華盛頓隊划槳手中的「喬藍恩斯」,純真堅強聰慧,有個性又難馴!喬的身世坎坷,十歲被父親繼母不負責任地放逐,早晚靠自己到餐廳打工搬運裝食物的托盤、收碗盤,再去砍大量木柴換取在教室得一席之地把自己教養大;儘管間或得到哥哥有條件的接濟,仍然窮得像教堂裡的老鼠……

儘管如此,喬還是想盡辦法湊錢去唸了大學:他偷獵鮭魚、採集野生植物、偷私酒敗子的貨、伐木、組成三人樂團賣藝、鋪柏油、挖掘灌溉溝渠、在水庫工地打工……任何刻苦工作只要能賺下自己的學費就可以;由此喬不但進入華盛頓大學唸工程學維持好成績,還能克服嚴苛訓練擠進華盛頓划船隊窄門,真是夠厲害頑強的了!古人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正是以此逆境磨鍊人們心智吧!

同名

除了喬之外,華盛頓賽艇隊的其他划船男孩也都各有各的特色,不乏和他同樣堅強、足智多謀並樂於解決問題的豪傑(有的跟喬一般一窮二白),他們從一開始彼此競爭經由無數體能訓練、訓練紀律,終究終於能群策齊力、同舟共濟成為無敵冠軍隊伍。

九個各自有明顯陵角並且個性堅毅的划船男孩,要彼此磨合成為有默契的一體多不容易啊!賽艇是只有一個人厲害並無用武之地的比賽,畢竟操槳需要八個人無時無刻使用相同速率與力量比賽、每位划槳手的動作彼此息息相關;因此唯有展現絕佳的團隊默契才有辦法成為冠軍隊伍。讀著這段夢幻隊員組隊歷史,見到隊員與教練間反覆磨合、表現忽好忽壞的爭鬥,我的心情不禁跟著忽喜忽憂──讓我瞭解到賽艇真的是很細緻又難以控馭的比賽呢!

對於划船我只有少數幾次淺薄的經驗,像是在宜蘭梅花湖上小船划了幾槳轉圈圈,即使那時候小船也沒有怎麼聽我的支配,只覺得划得辛苦莫名船也不想走;因此《船上的男孩》見到男孩們在船上所花的心血,與隨之而來的榮耀、歡聲鼓舞與同舟共濟深厚情感,益發顯得閃亮亮難以逼視。使盡全力認真表現的人最有魅力了不是嘛! 

<狐言亂語>感謝凱特文化《船上的男孩》試讀分享,原本我對西方划船比賽的印象只停留在牛津、劍橋大學划船比賽的浮泛印象,這次藉由《船上的男孩》對划船的文化多了許多了解並產生興趣。感謝。 ^ ^ 

《船上的男孩》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5121184852787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赤匪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