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到圖書館借了本料理食譜,相熟的管理員刷入借書條碼後,問說:「你借回去會不會試煮看看啊?」我報以一個曖昧模糊的笑容說偶爾……那次借書目的,就是要研究裡頭介紹的幾道咖哩菜色,如:咖哩炒蝦的烹飪要訣。因為不知怎的,我煮的咖哩自己都不愛吃。可是想吃好吃的咖哩甌!或許我所等待的,是醬料專家 Joyce 烹煮示範的那樣嗎?

就是咖哩

回首我生命中前幾十年,幾乎很少看過任何形式的咖哩菜上過我家的餐桌,舉凡咖哩麵包、日式咖哩飯、咖哩麵、咖哩餃……各式製品,等我而言彷彿奇異的舶來品;由此後來我一直無法喜歡咖哩,我就猜測可能與「你無法喜歡?歲前沒吃過的食物……」這類與潛意識經驗有關的現象。可是不知什麼時候起,我突然發現咖哩已經食物已經蔚為流行,比如看《料理東西軍》節目推出咖哩麵包為比賽主角,或 7-11 推出咖哩餐點廣告時,在我的理智上已經認同咖哩料理既然雅俗共賞,應該是好吃的--然而我的胃卻是緊縮的--於是面臨嘴裡說要,身體卻很老實不要的窘境。還真麻煩。

然而近幾年來,我家餐桌上常出現咖哩之外,冰箱裡總也總存著幾袋用外國文字標示的咖哩原料。回推起始點,是有天我媽媽突然問我,咖哩要怎麼煮、要買什麼材料?常言道:「就算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別看我雖然不懂咖哩,但是美食節目可是看過不少,還有人教會過我咖哩粉是要先炒香的;於是我就請媽媽準備了馬鈴薯、紅蘿蔔、洋蔥等基本材料後,該炒的炒香,該燉煮就燉,小心火候之外,再加點磨碎的水果泥,不負眾望(?)地煮出香氣四溢家庭蔬菜咖哩,大獲媽媽好評。可惜我煮的咖哩在餐桌上猶如得獎的藝術電影,叫好不叫座,一整鍋大便色的咖哩幾乎都是媽媽跟我兩人吃掉的。

油炒咖哩粉

咖哩派系經此一役采頭不佳,我原以為媽媽也該知難而退;可是她卻鍥而不捨地經常性煮咖哩(票房蕭瑟,往往一鍋咖哩總要滯銷好幾餐),實在不太像她在廚房的一貫作風。歸根究柢後原因其實很現實:媽媽的一位好友嫁到馬來西亞,回來省親不免認為台灣的咖哩不夠正統,就常常帶南洋咖哩當伴手禮、廣贈親友以正視聽,於是我家收到不絕的「正宗」咖哩粉、咖哩塊、咖哩包禮品。其實我覺得味道也還好而已,不及「正宗如來神掌」那麼威。

基於我本來對咖哩就沒有特別好的印象,外食很少點咖哩食物;又即使點了咖哩餐點,也很少有讓我誠心覺得好吃的特別經驗,更讓情況雪上加霜,使得我對咖哩的整體印象遲遲提升不起來。回想起我的咖哩美食挑戰,譬如有回我在台中火車站旁一家南洋風小店上,吃到辣味但令人吮指回味的咖哩雞,加分;在泰國融入當地品嚐道地美食,卻不幸點了一盤辛辣到令我流淚的泰式咖哩飯(我還是整盤吃完),酌扣分數……結果就總積分而言,我對咖哩的觀感依舊維持在持平罷了。

就是咖哩

倒是這一年來因為工作的關係飲食自炊,前輩用剩了一大袋咖哩粉放在佐料櫃裡,於是儘管我不擅長咖哩,還是不時煮一鍋來換換口味。老實說,成果就普普而已,吃過的評價都不錯;可是,他們又都異口同聲說,過往某某做的咖哩如何神奇又好吃、簡直隨便用什麼料都可以煮出好味,簡直有著蘇軾所說『淡妝濃抹總相宜』式的神奇。令我聽得悠然神往之際,不免扼腕沒學到煮好吃咖哩的要竅。如來神掌果然是存在於世上,只是沒有學到而已!

至於用市售的鋁箔包咖哩即煮醬料加椰漿,雖然隨意就可以煮出濃稠又開胃的成品(偶爾在宿舍煮上一鍋很好吃),可是卻無法讓人窺見烹調的靈魂。我看看即煮料理包是用了什麼,這麼香濃?食油、南姜、香茅、咖哩粉、辣椒、鹽、糖、石栗果、薑、增味劑(?)、咖哩汁、黃姜、改性澱粉(?)。令人莫名其妙的東西還真不少,我越研究眉頭越打結。

就是咖哩

所以 Joyce說要怎麼煮出好吃的咖哩?『一鍋好咖哩只能等』、『時候到了它自美』、『抓對火候和時間』……願這些魔法字眼就像紫霞仙子在《齊天大聖東遊記》的紫青寶劍般,引領通往正確的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赤匪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