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的混亂  

何謂「對」與「錯」在我們心中都有把尺,一如每台車的曲軸箱各配有量尺;然而我們的度量衡各各歧異,不免因立場不同而造成巴別塔般的混亂。諾!譬如誰能一語論清以阿戰爭的曲直?如何超越對立、得到喜樂,是獲致和平的不二課題。

從我家看電視新聞時的景象就可窺見對立的景象。很奇妙的(對我而言),我父親很熱愛看電視新聞,這時他彷彿「賞善罰惡令」在手,見到不平之事總要善善惡惡一番;在這之間如果其他家人採不同立場,往往就是一番論戰(尤其是政治議題)──就我旁觀所得,爭論的餘韻往往造成比事件本身更加令人氣憤焦慮的氛圍,並不因為誰主持公道而讓世界更美好了。

又比如過去我有位同事,對事件的好壞善惡很有自己的定見;假若在事務上與她意見相左,總能聽到她義正詞嚴的激昂辯護--套句壞鴨子(另位同事)的形容詞,那場面像是「小學生聽老師訓話」--而且她為了維護立場不惜離席抗議。當事情被強烈區分成是非好壞後就風平浪靜了嗎?才不是咧!在社會走跳到今時,我第一次看到那麼惡劣的職場氣氛。

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追溯善惡問題源頭,《創世紀》的論法顯得特別感性--基於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裡受誘惑,漠視「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死」的禁令,麻煩如同潑出去的水於焉展開。善惡的課題顯然重大,譬如彌爾頓的《失樂園》描摹此事前因後果的篇章厚度,就和我那天午餐便當盒一般了,可見事情嚴重性。

伊甸園偷吃禁果

讀這段創世紀傳說,裡頭隱有許多有趣的謎題。比如:我們可以想見遠在亞當的年代善與惡本自存在、是無疚的;但是當人類懂得區辨後就得罪了。對此是不是可以說明,假若我們只讓善惡如實顯現出自己的面貌,就不致在心中獲罪呢?這讓我想起《百歲老人翹家去》(一本「阿甘」式的好笑小說),百歲老先生的口頭禪:「該怎樣就怎麼樣,是怎樣就怎麼樣。」在樂天的口號下,發生的事再光怪陸離也沒什麼大不了。挺好的呀!

由此我不禁感到,如果我們總讓事情表現得合乎事實的樣貌不加虛矯、且停止為它加上標籤後,世事會不會好點?例如我前頭提到的那位是非感很強同事,上個月我想提供協助她處理傢俱的人力,然而她就形容我們之前在這事上「很冷漠」,她現在不需要我們任何的幫忙--在此過去的互動被賦予冷硬的標誌--事情就再也沒有彈性了。很可惜。如今那些傢俱還是該死的賴在原地等著處理啊。

於是我覺得很多事情不需那樣斤斤計較,不妨以更宏大的視界來觀察。譬若以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所在的宇宙這麼大(可見宇宙廣達兩百八十億光年)、時間流這麼長(從背景輻射推估宇宙有137億歲)、外星人那麼多(我猜的),那麼今日是非曲直如何又代表什麼意義?即便是昔日偉大的凱撒大帝或成吉思汗俄頃之間已是往日煙塵,現今看來是善是惡呢……世事的實相正如林俊傑那首《曹操》歌詞:「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一切又從頭」循環往復且神秘幽微。

史蒂芬.金在《失眠》說:「伊甸歸途路遙遙,所以別再為小事耗費心神了。」無關的小事就讓它繼續無足掛齒吧,我聽說在人的生命裡,本質中就蘊藏著超越善惡的圓滿智慧與喜樂……為此我儘量小心,別成為《小王子》中那個數星星的生意人。

《放下對立,遇見喜樂的內在世界》

http://channel.pixnet.net/reading/event/info/24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赤匪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