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粿條  

講到美食小吃,有陣子我對傳統鄉土料理「粿條」特別感興趣哩!
我發現粿條雖是很陽春的食物素材,但由於我們調理看待的基調不同,而顯出截然不同樣貌。

比方說冷與熱的粿條雖然同樣是粿條,
但因為上桌時食物溫度不同,即呈現出相異的食物氛圍。要我形容的話,譬如是正和蘇俄冷戰中的美國與破冰加溫過的美國,就顯得是不一樣的有機物。

過往吃粿條的經驗都是在小吃店裡頭,
因而從廚房送出來的粿條當時都已經切條加油拌炒料理過、上頭又是濃厚的醬汁又是配料的--彷彿濃妝豔抹的女子--又怎知鉛華褪去後的素顏是怎樣?

粿條素顏

第一次見到粿條的原貌,要感謝媽媽的朋友。
情況似乎是那朋友出去玩後買回來一些名產,分給我們嚐鮮。
食物原樣是一整塊沒切的白色方塊物,遠點看白白方方的像大塊豆腐或羊羮。
她操著閩南語說那是「ㄍㄨㄟ ㄚˋ」,我弄了半天才知道是粿條哩!
看到這麼一方塊的粿條,我雖感興緻盎然,卻還真是不知道怎麼下手烹調!

薑還是老的辣,母親以一副「你少見多怪」的樣子,
建議說先將它切成長條狀,沾以辣椒醬、鳳梨豆醬加香油等調味料調成的醬料吃。
切開的粿條就像千層糕一般。由一層層薄細白色的薄皮所組成。
在吃之前我用筷子將一層層的粿條剝開來、沾著醬料吃,別有一番滋味--冷食自然顯出冷食的口感與嚼勁。我父親就顯得不欣賞這樣的冷食,表現出興味索然的模樣。

既然如此,於是我將剩下約一半左右的粿條如之前般備料切成條狀後,
這次先爆香肉末、香菇、蔥薑與紅蘿蔔,加入醬油調味後加入豆芽菜、高麗菜等配料後熱炒。
我感覺炒過的粿條,大概由於吸收醬汁的關係份量似乎明顯較多?用的粿條比起前次的量而言原本較少,但熱炒後分成三碗公還看起來大碗豐盛的樣子,香氣傳來令人唇齒生津。
父親吃得津津有味並表示出讚賞的模樣,邊埋怨說為什麼前一天要吃冷的?他認為粿條熱食好吃得多。媽媽則是覺得各有千秋。

簡單的粿條經由不同烹調方式,
當食材鮮度、配料、調味料、火候、刀工等組合改變之後,明顯地成品從味道到香氣各種組成都改變了,譬若是芭比娃娃換穿洋裝與運動服前後,好像連本質都因此而不同。
粿條單純地由米製成,卻隨順著我們的烹調而有百變身姿,常讓我覺得不可異議,
為此模糊地覺得:「雖然我們的生活繁瑣零碎,本性會不會就是像粿條那樣簡樸的東西呢?」

為此我常認為食物在對我們說無聲的話。
粿條就教了我不少的烹飪哲學和人生藝術。有時候我就想,怪不得從廚房裡常出好哲學家啊,呵。


廚房劇場http://channel.pixnet.net/reading/event/info/17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赤匪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