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心晤迄今為止我所見過對食物有著最敏銳味覺的嬰幼兒,要歸因於他自幼開始就有著和現代小孩截然不同的飲食探索,我認為是飲食研究者眼中上佳的觀察樣本。

小心晤在般若寺

心晤的爺爺與父母親長年親近一位佛教禪師,與寺院的團體生活間就有了很深厚的夙緣,由於這位禪師認為,清淨的飲食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而極力推動淨化飲食,所以當我第一次見到心晤是在他八個月大的時候,食物就與現今的小孩有點不同:心晤除了母奶外喝的是黃豆糙米漿(用黃豆、糙米、腰果小火燉十小時後打漿自製);他的零食則是樹糖(東南亞一種樹割開後汁液製成的糖)泡水。

在心晤可以吃硬的食物後跟著寺院團體飲食,一頓午飯的內容可能是這樣的:雜糧糙米飯、麵粉加小麥麩皮用自製酵素後自製的攏邦(法國做法的一種烘烤麵包);幾百C.C的生菜精力湯、幾樣用切菜機切碎的燙時蔬、水煮裙帶菜、水果、幾粒腰果,最後加上自製烤的花生芝麻餅乾--營養很豐富的一餐,而且這是常態喔。我就常在用餐的時間觀察心晤自己端著大碗,將上述一餐的內容逐一吃完,老實說,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會吃的小孩,才兩歲又幾個月大哩!我覺得有厭食症或挑食的人可以來參觀他吃飯的樣子,相信胃口就會大增。

小心晤在般若寺 有意思的是,他這樣的一餐飯法幾乎都是汆燙或者是原味熬煮,最多只加上自製的豆瓣醬或者是淡味醬味,照現代美食觀來看都是索然無味的飲食,但對於小心晤來說可不然哩!上個月我就有看到他吃蘿蔔嬰的嘗試情況,就很有趣:蘿蔔嬰芽菜有著辛辣的嗆味,聽聞在日本還可以當作芥茉的代用品,有著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氣味--我看著心晤先是直接試著吃(皺臉)、配著腰果一起嚼(思考貌)、以及最後拌入飯後一起吃(平常模樣),誰說他不是在進行著重大的美食實驗呢?

這讓我想起《曠野的聲音:一個美國婦人在澳洲沙漠的心靈之旅》中描述「真人部落」,他們的飲食可能都是趨近於原味--不同於現代文化「蛋糕上的糖衣」式美食文化--我想這其中的異曲同工之妙,就有值得省思之處。

倘若我沒記錯的話,好像是上期《讀者文摘》十月號裡頭有篇文章,作者談到小孩的食物(包括美味的豆腐)探索經過,內容談到品酒師維護味覺的重要--我想已經有許多家長,也已經認知到現代工業性的速食文化,已經是個大問題了!生活中味精、糖精、鮮味劑、人工甘味劑……不勝枚舉的人工合成物,已經大大麻痺傷害了我們天生的味覺,現代的小朋友幾乎都是肯德基、麥當勞和鹹酥雞的俘虜。相對之下,心晤等「特別」的小孩,其食物探索成長之旅就能問出格外有意思的問題--何謂「美食」?怎麼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美食探索?值得反思。

《貪吃父女檔的美味大冒險》http://channel.pixnet.net/reading/event/info/14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赤匪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