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封   

《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一書作者,強.克拉庫爾(Jon Krakauer)在書的前言裡一開頭,就不祥地預告他在1996年參加由專業嚮導帶隊的聖母峰登山活動,是個叫死者與生者付出慘重代價的悲劇。因此打從一開始的閱讀,我就懷著謹慎的敬意冀望在閱讀中學到什麼。

尤其我媽媽退休後有段時間加入過登山團體攀爬百岳多座,看她那麼熱衷其中我也不禁心動過參與,為此我格外想從這本書裡一窺頂尖登山活動的價值;何況這回作者參與的聖母峰攻頂之行,可是花了六萬五千美元鉅額聘僱頂尖嚮導的登山活動,如今我能舒適地翹腳吹著電風即分享在「世界屋脊」聖母峰上的風光,怎麼想都很划算……

世界屋脊聖母峰

就老愛宅在家的我而言,談到登山我老覺當身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我多半會得到高山症什麼的,更可怕還有可能罹患高山腦水腫、肺水腫,或得到凍瘡、凍傷切掉腳趾頭之類的可怕症頭……不然以我笨手笨腳的運動神經與糊里糊塗個性,也極可能在隨便一個雪坡上失足跌斷頸子啥的。

尤其我在往昔就多次看過另部著名山難電影:《巔峰極限》(Vertical Limit),情節是一隊登山者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峰受困,兄妹登山家在援救過程中發現多年前悲慘山難的真相……當時我震懾於電影畫面上冷冽瑰麗的青康藏高原雪景、及令人印象深刻悲慘的山難情節,於是著迷地重覆看過影片好幾遍。

電影<巔峰極限>電影海報

我還清楚記得當時坐在電視機前,既驚嘆於山的無限魅力,卻更慶幸自己待在電視機前面欣賞這故事而不是側身其中;相對之下,成功攀登聖母峰的強.克拉庫爾則對登山有著無比的熱忱,他說道:「我向來知道登山這項愛好是拿命在玩。我同意危險是這項活動的主要成分--沒了危險,登山跟其他成千上百種瑣碎的消遣就沒有什麼不同了。」兩者之間天差地遠的冒險精神,也許就是令我總是宅在家而非登山家的無聲分水嶺吶。囧!

就我的角度我想永遠無法理解,就這次強.克拉庫爾耗費了時間與金錢攀登聖母峰,沿途忍受高山症等無比痛苦的經歷,最後登上標高八八四八公尺的峰頂也待了不過五分鐘就急著為保命下山,那麼登山的過程對生命代表什麼意義呢?我無法在其中領略到令我心服的哲學觀!

攀登雪山

這感覺在過往我閱讀作者的另一作品《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orld)時,也同樣有無法領略核心生命哲學的問題--《阿拉斯加之死》同樣談的是無可挽回的悲劇,描述探索生命的優秀青年克里斯在阿拉斯加荒野裡孤身求生,最後卻以餓死在廢棄巴士的哀傷結局總結--克里斯的經歷到底帶給他或我們什麼有價值的意義嗎……作者兩本書用的中文書名譯得神似,並且就軸心思想而言給我的也是似曾相識的迷惑。

另外,話說在《聖母峰之死》紛亂的攻頂隊伍裡,我意外看到了參與聖母峰攻頂的「台灣隊」身影,即使作者對台灣隊的表現有很大疑慮,但他們畢竟是同袍因此我忍不住會想為他們加油,然後我真正會想問他們的是:「為什麼會想要攀登聖母峰呢?」問題的答案就我來說很重要,如果無法說服我的話,我是寧願宅在家宅到缺氧窒息也不要聖母峰啦!嗯?

<狐言狐語>感謝大家出版社提供的試讀機會,這是部有意思的作品,我在其中認識了聖母峰登山的商業文化、登山歷史與社交圈八卦醜聞,不禁驚嘆原來世界上還有這個特別領域!令我大開眼界。  

【《聖母峰之死》試讀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02514289883444/?ref=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赤匪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